微博上看到一位教育“專家”發(fā)的一段話,說了這么一件事,有位家長他兒子所在班級的班主任每天給作業(yè)、考試、紀律等方面“表現(xiàn)好”的學生發(fā)放小紅花,定期評比誰得小紅花多,多的人受表揚,少的人挨批評。老師還要把這些情況通過手機短信發(fā)送給每個家長,這又大大地激起了大家的攀比心。
而他的兒子總是得小紅花太少,弄得他在別的家長面前抬不起頭,就經(jīng)常批評兒子。結果最近老師找他告狀,說他兒子居然偷同學的小紅花,還數(shù)次向老師打別的同學的小報告,尤其是得小紅花數(shù)比他多的同學,明顯嫉妒這些同學。
然后這位家長很焦慮。
對于這類評比的合理性,我保持中立的態(tài)度。評比必然是需要的,只是方式方法有待改進。
不過這位所謂的教育“專家”說“競爭是挫折的重要來源之一,痛苦和挫折常常引起敵意。所以,并不是這個孩子的品行出了問題,顯然孩子是被一步步逼到這里的。”,對這種觀點,我覺得太奇葩了。
孩子這樣的行為明明就是家長為了顧及“面子”對孩子批評太多而造成的啊。如果家長并不在意這個排名,鼓勵孩子,讓孩子做得更好,還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嗎?我想是不會的。
看了這個“專家”的其他一些微博,大批特批“競爭”,真想問問她,沒有競爭的話,孩子們要如何從千萬人之中脫穎而出呢?
所以教育“專家”的話不能多聽,養(yǎng)孩子各有各的方式,只要不是錯得離譜,我覺得各位還是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就好,別學太多所謂的“專家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