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娃3歲的時候,我被滿屏“n個月從零基礎到初章”、“四歲積累4000詞匯量”、“3歲口語交流無障礙”、“2歲中英文同步輸出”的主題系列文章搞到焦慮癥晚期…
后來強行想開,心態(tài)躺平,入乎其內出乎其外。想了想,我每天對娃英語的投入很有限,并沒有考慮過給娃母語習得(像母語孩子一樣的自然掌握英語),也絕對沒有考慮過要讓娃擁有雙母語(中文和英文都達到母語水平),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就不錯。既然這樣何必焦慮?目標不同,用別人的標桿衡量自己真的沒有意義。
算起來我們刷分級的時間也不短了,三歲至今大概有一年半。走的不是并不是純母語習得的路線,其實也算是踩了不少坑。比如,我們是閱讀先行,聽力一直跟不上來…
這次我分享的,算不上經(jīng)驗,水平也不高,其實主要是總結與回顧。就跟大家講講,
我是怎么在踩坑后,通過刷分級,幫自家娃提升聽力,積累快2000聽力詞匯,從而開始順利口語輸出的…
我們刷分級,經(jīng)歷了大概四個階段,簡單來講講…
興趣為先階段:多套分級一起刷,娃不抵觸、喜歡就好…
這個階段大概持續(xù)了半年,也就是娃3歲到3歲半這6個月。
我給娃用過很多套分級,其實目的很簡單,就是引起他的興趣。我覺得對于孩子的英語學習來說,沒啥比持久的興趣更重要的了。因為只有孩子自己感興趣,才能夠有自驅力,驅動自己不停的獲取知識。
這個階段我沒考慮過娃積累了多少單詞、能聽懂多少句子,只求他不抵觸、能喜歡就好。所以,我們的主要讀法,也就是親子共讀。讀完,娃能夠哈哈笑起來,感到很有意思,大概知道分級讀物里講了點啥,就過了。如果想重復讀某一本,我也都由著娃來…
這個階段我們主要用的是《牛津樹》,還讀過《蘭登分級閱讀》、《國家地理少兒分級閱讀》、《培生分級閱讀》、《大貓》等等…
《牛津樹》我們一直是精讀的,從一開始娃懵懵懂懂的時候就在精讀:觀察圖片、回顧故事、娃復述(這時候是用中文,然后是中英夾雜,最近才開始直接英文復述)。進入第5級后之后還加入了一些閱讀理解內容,會問娃一些問題,有客觀的、有主觀的。以后打算讓他朗讀起來…
積累閱讀詞匯階段:閱讀先行踩坑,“視覺型”娃的聽力落后了…
我們是閱讀先行,花友們估計都覺得我們是“踩坑”了。但是,走一條路總歸永遠順利,這個階段,我們雖然聽力落后,但娃到底是積累了不少閱讀詞匯…
接著上個階段,我們是從三歲半開始刷《RAZ》的?焖偎⑸先コ删透写蟠蟮模低階一天10+本(這時候娃其實牛津樹都讀了不少了,低階刷的也真是輕松)… 剛開始我也糾結于娃懂不懂、懂多少的問題,一直在低階徘徊。后來我發(fā)現(xiàn)分級體系是螺旋上升的,并不會顧前不顧后,往上刷就行。
滾車輪、循環(huán)刷,詞匯積累超快。但刷到《RAZ H》我就停下了每天10+本的節(jié)奏,因為娃的認知確實跟不上。
其實這樣,快速大量刷,讀完后重復聽,聽也聽了不少。但娃用眼睛認單詞,比用耳朵聽單詞快得多。很快他就自學會了拼單詞。從此之后他就再也不愿意聽了… 只喜歡自己抓著書呼啦啦讀下來!
童書難度有限,遇到不認識的詞娃也能自己拼個八九不離十。本來我看娃喜歡自己讀,怕讀不懂,還想著讓娃學個自然拼讀。這回可好,上了兩、三節(jié)自然拼讀課,就直接停了…
后來刷來刷去,發(fā)現(xiàn)自家娃其實是“視覺型娃”…
視覺型學習者,對空間、色彩等元素非常敏感。經(jīng)常會給人過目不忘的感覺,善于通過視覺抓取周圍的信息。但在整個英語啟蒙過程中,如果過度依賴視覺,就會影響聽力的提升…
可已經(jīng)閱讀先行,聽力落后了。那該怎么辦呢?看著還沉迷于扒書看的自家娃,只能咬咬牙陪著練聽力了… 千萬別吐槽我說的“練聽力”這個詞,我本來就沒打算把娃的英語學習拉上純正的母語道路,結合現(xiàn)實吸取優(yōu)秀方法罷了。
積累聽力詞匯階段:逐句復述《RAZ H》,培養(yǎng)語感、提升聽力…
大概從今年四月份、娃差不多四歲的時候。開始陪娃練聽力,總結來講時間費了不少,提起來真是一把辛酸淚…
簡單說說主要方法,盲聽、接逐句復述、再泛聽。盲聽就是去聽一段從來沒有以任何方式接觸過的音頻,逐句復述就是不管多長的句子都要從第一個詞到最后一個詞復述出來,泛聽就是把盲聽過的音頻反復大量聽。
1. 材料選擇:跳一跳夠得著的難度,加上孩子感興趣的題材…
在全部都用原版素材的大前提下,只要難度可接受、孩子不排斥就行。我沒有嚴格區(qū)分閱讀文本和聽力文本,就娃現(xiàn)在的水平根本達不到挑揀材料的程度,有原版音頻就夠了,聽就完事。
這里要提一句,在直接給娃開始盲聽之前我試過讓娃逐句復述《Fly Guy》。
《Fly Guy》第一本內頁
這是娃讀過的書,我試著用聽寫的方式進行。娃聽完逐句復述、我寫、娃批改。那時候對于娃來說,這個聽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但,這個步驟,幫我了解了娃的聽力水平!之后我找了和娃認知水平匹配的音頻,進行先講再聽的練習。就是我先簡單讀給他,也就是講給他吧,然后再讓他聽。
當時選的書是《Frog and Toad》和《Owl at Home》,逐句講、逐句聽,再泛聽。
這樣聽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們才開始盲聽。這時候材料選的是《RAZ H》、《Let's Read and Find Out Science》…
2. 時間安排:每天至少復述完一本,循序漸進、不急不躁…
我們的進階,也算是平緩的了… 最初是1本/天,5本/周;中期是1本/天,6本/周;后期是1本/天,7本/周;最后是2本/天,直至聽完…
娃聽一篇所需的時間從最初30-40分鐘左右,難的甚至40分鐘以上;到后來縮短到15分鐘左右一篇。
大多數(shù)視覺型娃都會排斥聽音頻,不過我家娃還挺配合的,這樣看主要還是我前期培養(yǎng)興趣培養(yǎng)的不錯、奠定了好基礎。再一個,我們之間的親子關系還不錯、生活和學習習慣良好,也促進了這個階段的聽力練習。
我印象蠻深刻的,做逐句復述時,娃可以耐心地一遍遍去聽,長句子能一遍遍去練。在這一點上娃反而是我的老師,他的態(tài)度一直很積極!
3. 方式方法:聽不出來就反復聽,老母親一定陪在娃身邊鼓勵他…
我們所有材料都采取盲聽的方式,少部分會看圖輔助理解、大部分不看文字不看圖干聽。
聽完之后把整個句子從第一個詞到最后一個詞完整復述出來,不能換詞、漏詞、講錯。有任何差錯再聽、再說,直到完全表述正確。
聽不出來的就反復聽,這個過程大人一定要陪著孩子。想想,娃其實很難面對這樣的反復失敗、反復爬起來的感覺。一定,要鼓勵、陪伴!每天推進一部分,逐漸加量。大概就是這么個過程…
4. 重點難點:長句的逐句復述要命,生詞太多、認知跟不上…
到這個階段結束,這兩個重點問題有所突破,后期用時縮短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生詞根據(jù)曝光率,娃的掌握情況不等,不強求。認知我也不強拉,政治、歷史方面的內容就事論事,點到為止;動植物的方面會略微拓展,這跟孩子的興趣點以及基礎知識有關。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按照自家娃的特點,怎么過關重難點…
5. 日常復習:生活對話摻入復雜句,我和娃都在緩慢進步…
生活對話中我會夾雜一些復雜句,來給娃加深印象。有時前一天聽過的句子,我會特地提醒娃重新復述。還會在聽過的書中,選取語速適中及偏快的內容,分為8組滾動泛聽。
這個階段大概持續(xù)了4個月,娃的進步也就是對長難句有所突破,還積累了少量語感。認知和理解肯定達不到過關水平,我也不希望他超前達到。但不可否認這就是進步啊,雖然慢點… 我們都在和孩子一起進步!
口語輸出階段:生活對話沒問題,輸出量不多、但娃樂意就夠了…
我家娃是這樣的,我讀英語、他就跟著讀英語,我讀韓語他就跟著讀韓語…
開始是跟讀,喜歡得不行,要錄像、要錄音,還要一遍遍來… 很慶幸那時候我沒以學習結果為導向,很好地保護了娃的興趣,所以他現(xiàn)在不管讀還是逐句復述、自己復述、口語對話都是很樂意的。
現(xiàn)在娃的日常交流還行,你讓他干啥他都聽得懂。試水過英文版《西游記》,也能消化?谡Z輸出總量不多,基本5-10詞每句,能自己組織語言講故事。熟練掌握的聽力詞匯應該在 1200-1500 之間,我用百詞斬測的,都是帶雜音的原音音頻,可信度應該還行…
總結一下,就我個人來說,下面這幾點貫穿了我們英語啟蒙的整個過程:
1、摒棄功利心和攀比心,堅決抵制虛假繁榮…
2、刷無定法,切勿跟風,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最重要…
3、聽說讀寫能兼顧最好,不需要齊頭并進,有長有短很正常。有預備期也很正常,主要是別顧此失彼…
4、興趣基礎要奠定好,良好的親子關系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