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該如何管控孩子的手機和游戲時間?
常聽說有孩子打游戲上癮,既耽誤了學業(yè)又損壞了健康,為了管孩子的手機和游戲,父母和孩子幾乎變成了仇人。
前段時間,我受朋友之托幫她開導游戲上癮的兒子。她的兒子已經初二,疫情上網課期間有了游戲癮、晚上玩手機刷抖音停不下來,結果不僅耽誤了學習還患上了抑郁。當時孩子已經有一個多月不去上學了,想去專門從事游戲競技,家里鬧得“雞飛狗跳”。朋友沒辦法,自己和丈夫說的話,孩子不愿意聽,就找我這個阿姨試試。
我和男孩子聊了一個下午。他告訴我為什么不想上學:因為學校老師“侮辱”他。他的學習成績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從原來中等水平直線下滑到班級最后幾名,老師在班里批評了他,他覺得自己特別沒有面子。在他的學習成績變差后,原來要好的幾個同學也慢慢疏遠他,孩子說“看清了人心的險惡,只會以成績論英雄,而不是人品”。我問孩子覺得好人品應該是什么樣的。孩子說“不會背地里搗鬼的,講義氣”是好人品。
孩子說他有一段時間還是想回到學校再努力學習的,但是他覺得很無助,同學看不起他、老師看不上他,他拉不下臉來面對這些人;初中的學習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中間一掉鏈子,就不知道怎么再補回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不會做、上課聽不懂,老師只會批評他向父母告狀,根本沒人幫助他。他在學校得不到幫助,回到家里父母只會跟著老師一起批評他,不是嚴厲斥責就是唉聲嘆氣,“爸爸總是問:你說你怎么辦?他都不知道要怎么辦,我還能怎么樣!”孩子說自己真的不知道應該怎么辦!學校一定不會回去的,因為太壓抑了;家里其實也不想回的,但是自己太小沒地方去,所以他想早點掙錢獨立。聽到這些的時候,孩子的媽媽哭了,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原來如此無助,也終于知道孩子為什么得了抑郁癥。
談話后,我和我的朋友交流了幾點我的看法:
1、前期,朋友在遇到孩子青春期比較叛逆不服管時,對孩子的管控一下子松掉了,使得孩子猶如脫韁的野馬。交流中孩子說,其實爸爸媽媽是可以管他的,就是管的方法要換一換。
我的個人經驗是:孩子一定是需要管控的,管教孩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放手,隨著孩子長大、能力增強,父母的管控力度需要逐步減小、逐步放手,但是不可以毫無過渡地一下子就放手。這和孩子小時候學習走路的過程很相似。青春期的孩子,尤其男孩子要面子自尊心強,如果父母在管教的時候還用8歲時的方法一定不合適。建議父母們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和同事溝通問題的,然后用同樣的態(tài)度和溝通技巧(手段)與自己的孩子平等的討論解決孩子的問題。
2、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不要一味指責孩子,父母需要冷靜。與孩子一起分析問題、了解孩子的難處、需什么樣的幫助。這一點做起來很難。因為孩子出現(xiàn)問題后,老師會找家長。家長則會很生氣、覺得孩子特別丟人,在不了解孩子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指責并直接提出整改要求。但是,就如我的朋友一樣,她和孩子爸爸只提出了不準玩手機不準玩游戲必須完成作業(yè)的要求,卻不知道孩子根本無法達到他們的要求,只能陷入更加無助的境地,幸虧孩子還沒有到家庭和學校外找不適合的幫助。
“家是孩子的港灣”,在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讓“港灣”發(fā)揮起應有的作用。
3、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問題時,和老師的溝通也很重要,但不要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學校的問題,很可能只是孩子表面的問題。比如不做作業(yè):孩子為什么不做作業(yè)?有可能是孩子懶散,也有可能是孩子根本不會,甚至有可能孩子早就掌握了不屑于做。家長先別急著要求孩子,問清楚了再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然后把孩子的真實情況再反饋給老師,真誠地請老師配合著一起想辦法幫助孩子。一般情況下,老師都會積極配合,這樣孩子在學校的環(huán)境也能得到一定改善。
4、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要急于否決,“讓子彈飛一會兒”。當我朋友的孩子提出要做專業(yè)游戲競技手是,我和孩子一起上網查了專業(yè)的游戲競技者的職業(yè)現(xiàn)狀和發(fā)展情況,知乎里面有詳細的介紹,反正沒有啥正面的說法,孩子當時就開始猶豫了。朋友也不再反對孩子想做專業(yè)游戲競技手的想法,允許他去嘗試一下專業(yè)競技的訓練生活。孩子試了半個月,主動要求回家,他現(xiàn)在知道專業(yè)競技只是看起來很爽。
5、讓孩子多運動多鍛煉。青春期的男生,會分泌過多的荷爾蒙。整天坐著學習學習,不僅效率會很低,而且讓孩子體內的好動無法釋放。運動可以帶來多巴胺,讓人感到快樂,也能讓孩子從其他方面獲得成就感,從而降低或者抵御一些從游戲這些虛幻的世界里獲得的存在感和成就感。我告訴孩子,其實他沉溺在游戲中是很正常的,因為游戲的設計者有懂得人心理的專家團隊,他們知道怎么利用人的弱點,讓人無法自拔,要認清游戲的套路和背后的“詭計”,把自己拔出來,去做一些其他有趣的事,比如打球、登山、看電影等等。
6、讓我朋友和她丈夫也不要一味地否定打游戲和上網。其實打游戲已經是年輕一代的社交方式,這是不可避免的社會發(fā)展趨勢。與其一味地堵,不如因勢利導,在平等而非上下級的關系下,和孩子商議玩游戲和上網的規(guī)則,比如每天只能玩多久,自己是不是會自控失敗,怎么懲戒,如果不愿意聽父母的勸導怎么處理等等。當然與此同時,父母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用手機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商量如何信任彼此,然后彼此監(jiān)督。在日常,作為父母甚至可以和孩子交流網上看到的信息,游戲里的趣事(我家孩子會玩MC,他常常跟我講自己在MC里的糗事和成就)。
現(xiàn)在,朋友的孩子已經重返校園,再見他時又是陽光少年。